LI Cuan. The Change of Mœurs and the Spirit of the Age: A Discussion on Voltaire's History of Mœurs and Its Sociological Significance[J].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024, 44(6): 128-158.
阿尔都塞,路易.2020.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M].霍炬、陈越,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阿扎尔,保罗.2022.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M].方颂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埃利亚斯,诺贝特.2018.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M].王佩莉、袁志英,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埃利亚斯,诺贝特.2020.宫廷社会[M].林荣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奥尔,约翰.2008.英国自然神论:起源和结果[M].周玄毅,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 包汉毅.2022.名称变迁视角下的德国民俗学史[J].民俗研究(4):52-59. 博丹.2020.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M].朱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伯林,以赛亚.2005.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哲学家[M].孙尚扬、杨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伯林,以赛亚.2014.维科与赫尔德[G]//启蒙的三个批评者.马寅卯、郑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260. 波舒哀.2017.论圣史和俗史[G]//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刘小枫,编.谭立铸,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7-36. 陈建伟.2017.从“纲纪”到“理性”——论伏尔泰《中国孤儿》中的社会政治伦理[J].外国文学研究(3):44-52. 陈涛.2019.涂尔干的道德科学:基础及其内在展开[M].上海三联书店. 陈宣良.2010.伏尔泰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达朗贝尔.2020.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M].徐前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杜景.2001.论伏尔泰的历史哲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1-5. 伏尔泰.1982.路易十四时代[M].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伏尔泰.1991.哲学辞典[M].王燕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伏尔泰.1994.风俗论(上册)[M].梁守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伏尔泰.1997.风俗论(下册)[M].谢戊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伏尔泰.2018.哲学书简[M].闫肃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盖伊,彼得.2015.启蒙时代(上)[M].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郜喆.2020.《王制》的天下格局与内外秩序——以儒家“风俗”论为线索[J].中国哲学史(2):40-48. 赫尔德.2017.各民族趣味兴衰的原由[G]//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刘小枫,编.谭立铸,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19-157. 侯俊丹.2014.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J].社会学研究(4):152-176. 户晓辉.2022.民俗学如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赫尔曼·鲍辛格给实践民俗学带来的理论启迪[J].民俗研究(3):110-121. 黄冬敏.2008.浅释伏尔泰的进步史观[J].史学月刊(6):32-37. 卡尔桑提,布鲁诺.2023.莫斯与总体性社会事实[M].杜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卡西尔,恩斯特.2022.启蒙运动的哲学[M].李日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凯利.2021.卢梭与反对(或拥护)文艺的个案[G]//论科学和文艺.刘小枫、冬一、龙卓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69-296. 科普勒斯顿,弗雷德里克.2023.启蒙运动:从伏尔泰到康德[M].陆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克瑞格.2017.历史主义:通史的早期史[G]//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刘小枫,编.谭立铸,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236. 科瑟勒克.2017.“历史/史学”概念的历史流变[G]//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刘小枫,编.谭立铸,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335-354. 孔新峰.2018.传统中国“风俗”论说与当代多元文化主义[J].北大政治学评论(1):144-176. 勒高夫,雅克.2017.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M].杨嘉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雷努姆.2017.波舒哀的《论普遍历史》[G]//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刘小枫,编.谭立铸,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37-269. 李富强.2021.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顾炎武风俗教化观及其现代启示[J].民俗研究(5):95-108. 里克特,梅尔文.2017.政体和社会的比较研究[G]//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马克·戈尔迪、罗伯特·沃克勒,主编.刘北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45-168. 李荣山.2015.个体、共同体与历史:赫尔德社会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李荣山.2022.文明比较与文化自觉:迈向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J].中国社会科学(9):162-182. 李英飞.2023.文明作为一种政治理想:涂尔干对社会契约论的最终克服[J].学海(4):97-112. 卢梭.2011.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卢梭.2021.论科学和文艺[M].刘小枫、冬一、龙卓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陆月宏.2017.何谓保天下?——顾炎武的风俗教化思想发微[J].学海(6):201-205. 洛维特,卡尔.2016.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M].李秋零、田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罗祎楠.2024.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梅森,海登.2017.乐观主义、进步和哲理史学[G]//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马克·戈尔迪、罗伯特·沃克勒,主编.刘北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0-210. 孟德斯鸠.2012.论法的精神(全二卷)[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孟华.1993.伏尔泰与孔子[M].北京:新华出版社. 孟庆延.2020.思想、风俗与制度:陈寅恪史学研究的社会学意涵[J].社会40(5):34-62. 莫尔内,达尼埃尔.2011.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M].黄艳红,译.上海三联书店. 莫米利亚诺,阿纳尔多.2009.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M].冯洁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莫米利亚诺,阿纳尔多.2020.历史学研究[M].王晨,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努涅兹.2018.公元前4至前2世纪出现的普遍历史写作[G]//西方古代的天下观.刘小枫,编.杨志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67-188. 渠敬东.2018.涂尔干: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理论[J].学海(2):52-60. 渠敬东.2021.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学[J].中国社会科学(12):55-72. 渠敬东、王楠.2012.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滕尼斯,斐迪南.2022.霍布斯的生平与学说[M].张巍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涂尔干,爱弥尔.2002.社会学与哲学[M].梁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涂尔干,爱弥尔.2003.孟德斯鸠与卢梭[M].李鲁宁、赵立玮、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涂尔干,爱弥尔.2006.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涂尔干,埃米尔.2013.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托克维尔,A.1989.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建民.2021.社会学作为总体性社会科学——重识瞿秋白的唯物史观社会学[J].社会学评论(3):5-25. 汪树民.2003.试论伏尔泰的批判史观及其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7-90. 韦伯,马克斯.20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苏国勋,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韦尔西尼,洛朗.2012.导言[G]//论法的精神(全二卷).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41-88. 沃翰.2022.《比希莫特》之观众和对话政治学[G]//比希莫特:英国内战起因及阴谋和奸计史.托马斯·霍布斯,著.王军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35-257. 肖瑛.2016.非历史无创新——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J].学术月刊(9):14-16. 严复.2014a.群学肄言[G]//严复全集(第3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246. 严复.2014b.严复全集(第4卷):法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严复.2014c.原强[G]//严复全集.(第7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5-36. 杨芳.2002.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53-56. 杨璐.2015.孟德斯鸠的“社会”:不同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努力[J].社会学研究(2):214-241. 伊格尔斯,格奥尔格·G.2014.德国的历史观:从赫尔德到当代历史思想的民族传统[M].彭刚、顾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岳永逸.2018.孙末楠的Folkways与燕大民俗学研究[J].民俗研究(2):5-14. 岳永逸.2022a.民俗、社区与文化:燕京大学社会学的本土化探索[J].民俗研究(1):5-20. 岳永逸.2022b.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171-182. 张广智.1982.略论伏尔泰的史学家地位[J].历史研究(5):111-125. 张国旺.2018.民情的呈现与守护——卢梭“罗马政制”论的社会理论意涵[J].社会学研究(6):212-236. 张源.2022.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的竞赛:雅典帝国叙事与反叙事之间的对驳[G]//修昔底德的路标.任军锋,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70-318. 赵丙祥.2022.重译序[G]//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葛兰言,著.北京:商务印书馆:ⅴ-Xⅷ. 中务哲郎.2023,希罗多德《历史》:描述历史的均衡[M].杨清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Bloom, Allan. 1960. “Translator’s Notes.” In J.-J. Rousseau, Politics and the Arts: Letter to M. d’Alembert on the Theatre, translated with notes and an introduction by Allan Bloom.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49-152. Spencer,Herbert. 1873. The Study of Sociology. London:Henry S. King & Co. Voltaire.1788. Le Siecle de Louis XIV, Tome Premier. Paris:A. Londres. Voltaire.1829. Essai sur les Mœurs et l’esprit des nations, Tome 1, edited by Par M. Beuchot. Paris:Chez Lefèvre, Libraire, Werdet & Lequien Fils. Voltaire. 1901. “A Philosophical Dictionary.” In The Works of Voltaire, Vol. Ⅴ,Part Ⅱ, tvanslated by William F. Fleming. New York:The St. Hubert Gv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