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 2025, Vol. 45 ›› Issue (4): 71-95.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Online:
2025-07-20
Published:
2025-08-14
About author:
HUANG Kangjia,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singhua University, E-mail:hkj22@mails.tsinghua.edu.cn
Kangjia HUANG. One-Foundationism and Its Reflection: Tao Xisheng's Socio-Historical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Mourning Apparel[J].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025, 45(4): 71-95.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eference Manager|ProCite|BibTeX|RefWorks
安文研 . 2018. 服制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原理——从服服制的社会学考察[J]. 社会学研究 (1): 217- 241. | |
白中林 . 2014. 亲属法与新社会——陶希圣的亲属法研究及其社会史基础[J]. 社会学研究 (6): 172- 196. | |
白中林. 2015. 寻找思想史上的陶希圣[G]//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 婚姻与家族).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白中林 . 2016. 评"食货学派"的理论基础——以陶希圣的社会史观为探讨对象[J]. 学术交流 (2): 157- 162. | |
曹元弼 . 2012. 礼经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陈园园 . 2018.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杜月 . 2012. 社会结构与儒家理想: 瞿同祖法律与社会研究中的断裂[J]. 社会 32 (2): 50- 67. | |
杜正胜 . 1996. 古典与现实之间[M]. 台北: 三民书局. | |
费孝通 . 2007. 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傅衣凌 . 1988. 中国传统社会: 多元的结构[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3): 1- 7. | |
郭湛波 . 2010. 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
贺麟 . 2011. 文化与人生[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黄宽重 . 2007. 礼律研社会[J]. 新史学 (1): 169- 195. | |
焦长权 . 2022. 差序格局的拓展性理解: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人社会行动的基本特征[J]. 学海 (6): 19- 30. | |
李松涛 . 2022. 尊尊之义: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情感原则[J]. 社会 42 (6): 79- 106. | |
林芝屏. 2016. 林氏辨明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不容两立说[G]//《大清新刑律》立法资料补编汇要. 高汉成, 编.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凌鹏 . 2022. 礼法"调协"的多重含义——基于瞿同祖研究的再探讨[J]. 社会学评论 (1): 181- 199. | |
刘俊文 . 1996. 唐律疏议笺解[M]. 北京: 中华书局. | |
马戎 . 2007. 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131- 142. | |
梅因, 亨利. 2016. 古代法[M]. 郭亮,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 |
瞿同祖 . 201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阮元 . 2009. 十三经注疏[M]. 北京: 中华书局. | |
孙立平 . 1996. "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 社会学研究 (5): 20- 30. | |
孙隆基 . 2004.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陶泰来、 陶晋生 . 2017. 陶希圣年表[M]. 台北: 联经出版公司. | |
陶希圣 . 1924. 现于服制之亲属制度[J]. 学艺 (6): 1- 19. | |
陶希圣 . 1925. 理论上之宗法[J]. 学艺 (4): 1- 22. | |
陶希圣 . 1928. 亲属法大纲[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 |
陶希圣 . 1944. 中国社会史[M]. 重庆: 文风书局. | |
陶希圣 . 1962. 夏虫语冰录(四○)[J]. 法令月刊 (12): 14. | |
陶希圣 . 1971. 服制之构成[J]. 食货月刊 (9): 468- 482. | |
陶希圣 . 1979a. 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M]. 台北: 食货出版社. | |
陶希圣 . 1979b. 清末法制改革的风潮——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冲激[J]. 食货月刊 (7&8): 269- 275. | |
陶希圣 . 1979c. 中国法制之社会史的考察[M]. 台北: 食货出版社. | |
陶希圣 . 1984a. 吾国孝道演变的五个时期[J]. 法令月刊 (4): 3- 5. | |
陶希圣 . 1984b. 夏虫语冰录(二九八)[J]. 法令月刊 (6): 17. | |
陶希圣 . 2011. 中国政治思想史[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陶希圣. 2014. 陶希圣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M]. 陈峰, 编.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陶希圣 . 2015.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 婚姻与家族)[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陶希圣 . 2016. 潮流与点滴[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涂骏 . 2009. 论差序格局[J]. 广东社会科学 (6): 165- 170. | |
王国维 . 2010. 王国维全集(第八卷)[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 |
吴飞 . 2011. 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J]. 开放时代 (1): 112- 122. | |
吴柳财 . 2022. 差序格局与一体本位——以丧服制度中的"厌"和"厌降"为中心的透视[J]. 学海 (6): 31- 40. | |
肖瑛 . 2014. 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J]. 探索与争鸣 (6): 48- 54. | |
肖瑛 . 2020. 家作为方法: 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J]. 中国社会科学 (11): 172- 191. | |
杨度 . 1986. 杨度集[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 |
翟学伟 . 2009. 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J]. 中国社会科学 (3): 152- 158. | |
赵晓力 . 2023. 要命的地方: 家庭、生育与法律[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甄克思. 2017. 社会通诠[M]. 严复,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郑振满 . 2020.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增订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周飞舟 . 2015.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J]. 社会 35 (1): 26- 48. | |
周飞舟 . 2019. 慈孝一体: 论差序格局的"核心层"[J]. 学海 (2): 11- 20. | |
周飞舟 . 2021. 一本与一体: 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J]. 社会 41 (4): 1- 29. | |
周飞舟、李代. 2014. 服术中的"亲亲"与"父为子纲"[G]//神圣的家———在中西文明的比较视野下. 吴飞, 主编.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 |
周飞舟、 许方毅 . 2024. 一本与一统: 试论丧服中尊统的生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46- 160. | |
周雪光 . 2024. "差序格局": 一个理想类型的建构与阐释[J]. 社会学研究 (4): 136- 157. | |
滋贺秀三. 2013. 中国家族法原理[M]. 张建国、李力,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滋贺秀三. 2023. 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M]. 熊远报,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