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聚焦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育课程改革,力图结合知识阶层自身社会处境的变化来理解道德观念的演变。清末,德育被制度化为修身科,教育人士批判以经学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德育,希望将西方教学理念应用到修身教学中。其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育人士开始质疑修身科的合理性,认为应通过研究并参与“社会”来养成道德,由此导向了废止修身科并设置公民科的改革。对经典教育的批判标志着知识阶层开始摆脱传统社会身份,围绕“社会”的讨论则代表着他们在新的社会处境中诠释德育的尝试。本文认为,分析德育课程的转型有助于理解清末民初道德革命的社会学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