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杂志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结构与阶级的生产--结构紧张与分层研究的阶级转向

仇立平;顾辉   

  1.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研究生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7-03-20 发布日期:2007-03-20

Production of Social Structures and Classes

Qiu Liping;Gu Hui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7-03-20 Published:2007-03-20

摘要: 过去三年,中国社会结构和分层研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学研究者对此作出了迅速和敏锐的反应,使社会结构和分层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形态是怎样的,到底是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渡,还是倒“丁字型”结构(陆学艺,2002;郑杭生,2004;李强,2005b)。其次,社会分层研究由阶层深入到阶级层面,阶级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劳资关系成为规范性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新的议题,重返经典、回到马克思成为研究者新的理论诉求(沈原,2006;仇立平,2006;李友梅、孙立平、沈原主编,2006;李静君,2006;佟新,2006;游正林,2006;任焰、潘毅,2006a、2006b;吴清军,2006;许叶萍、石秀印,2006;贾文娟,2006)。第三,社会分层研究由一般的描述和分类深入到制度层面,即探索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形成的制度性原因(刘欣,2005a、2005b)。本文试图就以上及其相关问题,回顾2004~2006年的研究成果,以供学人参考。文献资料基本来自于规范性学术刊物或文集,未免挂一漏万或有误读,恳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