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 下一篇
作者1: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
作者2: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2-09-20
发布日期:2012-09-20
通讯作者:
作者1: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
E-mail:lipl@cass.org.cn;
作者简介:作者1: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
作者2: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Author 1: LI Peilin,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ociology Division,EInstitut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Author 2: TIAN Feng,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nline:2012-09-20
Published:2012-09-20
Contact:
Author 1: LI Peilin,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ociology Division,EInstitut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E-mail:lipl@cass.org.cn;
About author:Author 1: LI Peilin,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ociology Division,EInstitut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Author 2: TIAN Feng,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摘要:
本文依据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描述了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心理和身份四个层面的社会融入状况,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策制度等因素对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并没有根本差异;影响社会融入的人力资本因素更显著地体现在农民工的工作技能上;政策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经济—社会—心理—身份四个层次不存在递进关系,经济层次的融入并不必然带来其他层次的融入。
李培林 | 田丰.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J]. 社会杂志.
LI Peilin | TIAN Feng. A Cross Gener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Social Cohes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责任编辑:李聆 |
| [1] | 李卫东. 流动模式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基于性别和世代的视角[J]. 社会杂志, 2019, 39(6): 23-61. |
| [2] | 魏万青, 高伟. 同乡网络的另一幅脸孔:雇主—工人同乡关系对劳工个体权益的影响[J]. 社会杂志, 2019, 39(2): 160-185. |
| [3] | 闫伯汉. 乡城流动与儿童认知发展:基于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数据的分析[J]. 社会杂志, 2017, 37(4): 59-89. |
| [4] | 吴菲, 王俊秀. 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检验农民工的多重参照群体[J]. 社会杂志, 2017, 37(2): 74-105. |
| [5] | 郭秋菊, 靳小怡. 农民工的母亲对子女重大决策的影响研究[J]. 社会杂志, 2016, 36(5): 222-241. |
| [6] | 杨可. 劳工宿舍的另一种可能:作为现代文明教化空间的民国模范劳工宿舍[J]. 社会杂志, 2016, 36(2): 58-76. |
| [7] | 魏万青. 从职业发展到家庭完整性:基于稳定城市化分析视角的农民工入户意愿研究[J]. 社会杂志, 2015, 35(5): 196-217. |
| [8] | 汪建华 黄斌欢. 留守经历与新工人的工作流动——农民工生产体制如何使自身面临困境[J]. 社会杂志, 2014, 34(5): 88-104. |
| [9] | 褚荣伟 熊易寒 邹怡.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J]. 社会杂志, 2014, 34(4): 25-48. |
| [10] | 程诚 边燕杰. 社会资本与不平等的再生产:以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收入差距为例[J]. 社会杂志, 2014, 34(4): 67-90. |
| [11] | 卢晖临 潘毅.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J]. 社会杂志, 2014, 34(4): 1-24. |
| [12] | 郑卫东. 农民工维权意愿的影响模式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问卷调查[J]. 社会杂志, 2014, 34(1): 120-147. |
| [13] | 刘茜 杜海峰 靳小怡 崔烨. 留下还是离开: 政治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J]. 社会杂志, 2013, 33(4): 103-116. |
| [14] | 李卫东 | 李树茁 | M.W.费尔德曼. 性别失衡背景下农民工心理失范的性别差异研究[J]. 社会杂志, 2013, 33(3): 65-88. |
| [15] | 张春泥、谢宇. 同乡的力量:同乡聚集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J]. 社会杂志, 2013, 33(1): 113-135.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