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 1995a. 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1995b.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1a. 资本论(第一卷)[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1b.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1c.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4. 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9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9b. 共产党宣言[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9c.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9d.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12a. 德意志意识形态[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12b. 哲学的贫困[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迈内克, 弗里德里希. 2022. 历史主义的兴起[M]. 陆月宏,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孟庆延 . 2018. 古典根源与现代路径: 作为总体视域的历史社会学[J]. 广东社会科学 (6): 173- 185.
|
|
聂锦芳 . 2021. 马克思是如何回应对《资本论》的"学术性指控"的?[J]. 山东社会科学 (7): 31- 36.
|
|
渠敬东 . 2015. 返回历史视野, 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研究的新传统[J]. 社会 35 (1): 1- 25.
|
|
渠敬东 . 2021. 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学[J]. 中国社会科学 (12): 55- 72.
|
|
沈湘平 . 2010. 马克思思想视域中的历史主义[J]. 学术月刊 (8): 34- 42.
|
|
施特劳斯, 列奥. 2016. 自然权利与历史[M]. 彭刚,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史密斯, 丹尼斯. 2000. 历史社会学的兴起[M]. 周辉荣, 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斯考切波, 西达. 2007. 历史社会学的视野与方法[M]. 封积文, 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斯考切波, 西达. 2013. 国家与社会革命: 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M]. 何俊志、王学东,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宋友文 . 2011.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问题[J]. 教学与研究 (2): 37- 44.
|
|
孙乐强 . 2017. 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再认识[J]. 山东社会科学 (5): 11- 18.
|
|
孙正聿 . 2007.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 哲学研究 (3): 3- 8.
|
|
唐正东 . 2010. 对蒲鲁东的批判给马克思带来了什么?——《哲学的贫困》的思想史地位辨析[J]. 江苏社会科学 (2): 1- 6.
|
|
王小章 . 2018.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打通实证与理解的藩篱[J]. 社会学研究 (5): 23- 39.
|
|
王新生 . 2008. 超越应当的逻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主义方法[J]. 浙江社会科学 (1): 21- 26.
|
|
王新生 . 2009.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根基: 遗忘与重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85- 94.
|
|
吴猛 . 2023. 从普遍性本质到普遍性外观: 马克思历史性视域的确立[J]. 中国社会科学 (9): 84- 105.
|
|
吴晓明 . 2008. 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 (1): 24- 39.
|
|
夏莹、 邢冰 . 2021. 被想象的"政治"与被革命化的"社会"——当代视域下对《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再阐释[J]. 天津社会科学 (3): 26- 33.
|
|
夏莹 . 2023. 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哲学性"及其方法论原则[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 45- 54.
|
|
严飞、 曾丰又 . 2018. 历史社会学的本土自觉: 革命、国家治理与教育再生产[J]. 学海 (3): 35- 43.
|
|
叶险明 . 2016. 马克思历史认识模式的复杂性及实践解读[J]. 中国社会科学 (4): 4- 24.
|
|
伊格尔斯, 格奥尔格·G. 2006. 德国的历史观[M]. 彭刚、顾杭,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
|
应星 . 2016. 把革命带回来": 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J]. 社会 36 (4): 1- 39.
|
|
应星 . 2017. 事件社会学脉络下的阶级政治与国家自主性——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新释[J]. 社会学研究 (2): 1- 27.
|
|
应星 . 2018. 略述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初兴[J]. 学海 (3): 18- 24.
|
|
应星 . 2021. 经典社会理论与比较历史分析——一个批判性的考察[J]. 社会学研究 (2): 46- 68.
|
|
俞吾金 . 2003. 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 中国社会科学 (2): 95- 105.
|
|
张一兵 . 2020. 回到马克思: 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周飞舟 . 2015.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J]. 社会 35 (1): 26- 48.
|
|
周飞舟 . 2018. 行动伦理与"关系社会"——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J]. 社会学研究 (1): 41- 62.
|
|
邹诗鹏 . 2022.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1- 8.
|
|
Adamson, and Walter L . 1981. "Marx's Four Histories: An Approach to Hi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ory 20 (4): 379- 402.
doi: 10.2307/2504789
|
|
Harvey, and David . 2012. "History Versus Theory: A Commentary on Marx's Method in Capit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20 (2): 3- 38.
doi: 10.1163/1569206X-12341241
|
|
Keikhaee, and Aidin . 2023. "The Historical and the Transhistorical in Marx's Dialectical Method." Philosophy & Social Criticism 49 (3): 356- 382.
|
|
Kim, and Dongno . 1995.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Marx's Historical Sociology." Critical Sociology 21 (1): 81- 100.
doi: 10.1177/089692059502100104
|
|
Kosík, and Karel . 1977. "Historism and Historicism." ew German Critique (10): 65- 75.
|
|
Lee, , Dwight and Beck Robert . 1954. "The Meaning of 'Historicism'."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59 (3): 568- 577.
|
|
Levine, and Norman . 1987. "The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of Law and the Origin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48 (3): 431- 451.
doi: 10.2307/2709761
|
|
Marcuse, and Herbert . 1969. "Contributions to A Phenomeno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élos 4: 3- 34.
|
|
Schmidt, Alfred. 1981. History and Structure: An Essay on Hegelian-Marxist and Structuralist Theories of History, translated by Jeffrey Herf. Cambridge: MIT Press.
|
|
Selsam, and Howard . 1948. "The Ethic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Science & Society 12 (1): 22- 32.
|
|
Simon, and Lawrence H . 1981. "Vico and Marx: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42 (2): 317- 331.
doi: 10.2307/2709323
|
|
安德森, 佩里. 2000. 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M]. 刘北成、龚晓庄,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巴纳德. 2023. 赫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 在启蒙运动与政治浪漫主义之间[M]. 李柯,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
|
曹典顺 . 2019. 唯物史观理论演进的研究范式[J]. 中国社会科学 (8): 4- 23.
|
|
成伯清 . 2015. 时间、叙事与想象——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J]. 江海学刊 (5): 100- 106.
|
|
成伯清 . 2022. 文明与天下: 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J]. 社会 42 (6): 66- 78.
|
|
德兰迪, 杰拉德、恩靳·伊辛. 2009. 历史社会学手册[M]. 李霞、李恭忠,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冯钢 . 2018. 马克思的"过渡"理论与"卡夫丁峡谷"之谜[J]. 社会学研究 (2): 14- 36.
|
|
关锋 . 2018. 历史唯物主义与反思性历史社会学——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的思考[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 12- 27.
|
|
郝立新 . 2012.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和发展形态[J]. 中国社会科学 (3): 28- 35.
|
|
何蓉 . 2005. 德国历史学派与19世纪经济学方法论之争的启示[J]. 社会 25 (3): 167- 186.
|
|
黑格尔. 2021. 小逻辑[M]. 贺麟,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卡尔博格, 斯蒂芬. 2020.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M]. 张翼飞、殷亚迪,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柯林武德.. 2010. 历史的观念(增补版)[M]. 何兆武、张文杰、陈新,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李荣山 . 2022.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 迈向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卢卡奇, 格奥尔格. 2018. 历史与阶级意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 杜章智、任立、燕宏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马德普 . 2003. 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对自由主义普遍主义的冲击[J]. 政治学研究 (4): 65-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