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杂志 ›› 2025, Vol. 45 ›› Issue (5): 114-141.
出版日期:2025-09-20
发布日期:2025-10-27
作者简介:余朋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E-mail: yuph@cass.org.cn
Online:2025-09-20
Published:2025-10-27
About author:YU Pengh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E-mail: yuph@cass.org.cn
摘要:
关于师徒制的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雇佣劳动属性, 而对于其背后的行动伦理, 亦即中国师徒制特有的"宗法性"特征关注较少。儒家先秦文献将师徒关系的伦理内涵概括为"恩义之间", 认为师徒互动的人格教育目标决定了其"义"的伦理维度, 共同的生活起居以及价值共识基础上的道义互动决定了其"恩"的伦理维度。"恩义之间"的伦理关系在丧礼中呈现为"心丧三年"的致哀方式。虽然中国传统社会中拟家现象所在多有, 但是师徒关系在成文规范里缺少明确标准, 相较于其他社会关系更加灵活。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中师徒伦理的梳理发现, 师徒关系的灵活性指向行动者对恩义关系的体认, 这种体认方式在当代中国人际互动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余朋翰. 恩义之间: 行动伦理视角下的师徒关系研究[J]. 社会杂志, 2025, 45(5): 114-141.
Penghan YU. Between Affection and Righteousness: A Study on the Master-Apprentice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of Social Actions[J].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025, 45(5): 114-141.
| 包弼德. 2010. 历史上的理学[M]. 王昌伟, 译.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 陈来. 2004. 说说儒——古今原儒说及其研究之反省[G]//原道(第二辑). 陈明, 主编. 北京: 团结出版社. | |
| 丁凌华.2013.五服制度与传统法律[M].北京:商务印书馆. | |
| 杜佑.1988.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 | |
| 费孝通、等..2015.皇权与绅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房玄龄、等..1974.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 | |
| 傅春晖、渠敬东.2015.单位制与师徒制——总体体制下企业组织的微观治理机制[J].社会发展研究(2):1-21. | |
| 贺喜、科大卫.2022.秘密社会的秘密: 清代的天地会与哥老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黄瑞. 2022. 司法隐性知识如何传递——以法院师徒制法官培养模式的变革为切入点[G]//人大法律评论(第一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 |
| 黎靖德.1986.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 | |
| 列文森, 约瑟夫. 2000.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 郑大华、任菁,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 林上洪.2013.清代科举人物师承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柳宗元.1979.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 | |
| 马克思、恩格斯. 200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 潘光旦.2000.潘光旦文集(第十一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彭南生.2003.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M].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钱大昕.2016.潛研堂文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 | |
| 秦鹏飞.2020.儒家思想中的"关系"逻辑——"伦"字界说及其内在理路[J].社会学研究(1):80-100. | |
| 瞿同祖.2010.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 | |
| 陶希圣.2015.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 婚姻与家族)[M].北京:商务印书馆. | |
| 万斯同. 2004. 师服议[G]//魏源全集(第16册). 长沙: 岳麓书社. | |
| 王夫之.1975.读四书大全说[M].北京:中华书局. | |
| 王星.2016.现代中国早期职业培训中的学徒制及其工业化转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3):84-104. | |
| 韦伯, 马克斯. 2010. 中国的宗教: 儒教与道教[M]. 康乐、简惠美,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韦伯, 马克斯. 2011. 宗教社会学[M]. 康乐、简惠美,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韦伯, 马克斯. 2021. 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M]. 康乐, 等, 译. 上海: 三联书店. | |
| 吴飞.2011.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J].开放时代(1):112-122. | |
| 吴柳财.2022.从"伦有二义"到"差序格局": 潘光旦、费孝通社会学思想的脉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32-145. | |
| 肖瑛.2020."家"作为方法: 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J].中国社会科学(11):172-191. | |
| 徐克谦.1998.孟子"义内"说发微[J].孔子研究(4):39-46. | |
| 许瀚艺.2022.以"公私"注"恩义"——中西比较视野下对"差序格局"的再反思[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4):18-38. | |
| 阎步克.1996.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岳永逸.2007.空间、自我与社会: 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
| 云游客.1988.江湖丛谈[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 | |
| 翟学伟.2019."亲亲相隐"的再认识——关系向度理论的解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1):50-59. | |
| 翟学伟.2023.关系向度理论及其解释力[J].开放时代(1):90-94. | |
| 张锡恭. 2010. 茹荼轩文集[G]//清代诗文集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 章学诚.1985.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 |
| 张杨波.2022.情感劳动理论的贡献、局限与拓展——引入关系向度理论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3):32-41. | |
| 张载.1978.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 | |
| 周飞舟.2015.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J].社会35(1):20-48. | |
| 周飞舟.2018.行动伦理与"关系社会"——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J].社会学研究(1):41-62. | |
| 周飞舟.2021.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迈向"家国一体"的国家与农民关系[J].社会学研究(6):1-22. | |
| 周飞舟.2024.推: 一个中国社会关系的基本概念[J].开放时代(3):50-67. | |
| Demos,John.2000.A Little Commonwealth: Family Life in Plymouth Colon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1] | 于佳煖. 优绩职业主义:旅德华人音乐家技能嵌入性的文化逻辑[J]. 社会杂志, 2025, 45(5): 26-56. |
| [2] | 何奇峰. 普遍的特殊主义与“关系”研究的本土化范式——以“态度”作为核心概念[J]. 社会杂志, 2025, 45(5): 89-113. |
| [3] | 郁喆隽. 马克斯·韦伯"祛魅"概念的两个来源: 一个思想谱系学的考察[J]. 社会杂志, 2025, 45(5): 142-172. |
| [4] | 黄康佳. “一本主义”及其反思——丧服学与陶希圣的社会史研究[J]. 社会杂志, 2025, 45(4): 71-95. |
| [5] | 赵逸洲. “公”、进化论与社会主义:孙中山塑造革命学说过程的再审视[J]. 社会杂志, 2025, 45(1): 116-142. |
| [6] | 李晓光. 趋同与分化:雇主决策视角下高学历者的教育失配研究[J]. 社会杂志, 2024, 44(6): 159-193. |
| [7] | 刘铖, 余秀兰, 云如先. 优绩主义陷阱的本土检视:从“上下有别”到“先赋应得”[J]. 社会杂志, 2024, 44(4): 26-56. |
| [8] | 肖永虹. 从忧郁个体到伟大心灵: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的个体宗教观[J]. 社会杂志, 2024, 44(3): 95-119. |
| [9] | 陈朗. 民族建构与音乐转型:学堂乐歌的发明及其内在张力[J]. 社会杂志, 2024, 44(3): 147-172. |
| [10] | 郑琰. 从首属群体到民主理想:“进步时代”库利社会思想中的家国情怀[J]. 社会杂志, 2024, 44(2): 151-182. |
| [11] | 张雪洽. 多元社会与相关主义心智——卡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认识论[J]. 社会杂志, 2024, 44(1): 61-90. |
| [12] | 蔡韦成, 谢宇. 孕育希望:宏观代际流动性对生育意愿的影响[J]. 社会杂志, 2024, 44(1): 178-212. |
| [13] | 池上新, 石耀东, 黄继朝.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中国居民的政治参与——基于世代差异的分析视角[J]. 社会杂志, 2023, 43(5): 204-234. |
| [14] | 陈艳楠. 修身、成圣与革命:五四时期道德主义者的激进化[J]. 社会杂志, 2023, 43(2): 18-53. |
| [15] | 孙畅. 共生与世界主义:帕克人类生态学视阈下的美国社会[J]. 社会杂志, 2023, 43(2): 123-149.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