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杂志 ›› 2006, Vol. 26 ›› Issue (2): 159-17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迈向“虚无之物”的日常生活消费实践——一个消费者的视野

张敦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博士   

  • 出版日期:2014-09-22 发布日期:2014-09-22

  • Online:2014-09-22 Published:2014-09-22
  • Supported by: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都市社会研究”(Y0104)的资助。

摘要: 依据对日常消费实践的经验和观察,作者从消费者的视角论证: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实践正在快速地奔向“虚无之物”———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虚无之物”是瑞泽尔(<')=(7)建构的一个理想类型概念,在使用这个框架之前,本文根据相关理论传统和中国经验稍加修改。中国社会消费实践>" 年来的剧变被阐释为消费革命、第二次解放和人们的选择自由。不过,作者认为,变革的社会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中国不仅会丧失曾经拥有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而且生活的意义和情趣正在遭到侵蚀和损害。

关键词:  ,  虚无之物, 全球化 ,  ,  日常生活消费实践 ,  社会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