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杂志 ›› 2025, Vol. 45 ›› Issue (3): 54-90.
出版日期:
2025-05-20
发布日期:
2025-06-19
作者简介:
康子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E-mail: water_kzx@163.com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5-20
Published:
2025-06-19
About author:
KANG Zixing,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hang University, E-mail: water_kzx@163.com
Supported by:
摘要:
密尔的文明观念具有双重意涵。在道德哲学的意义上,文明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进益,发源于人的道德本能,以财富、理智与合作能力为支柱,在历史哲学的意义上,文明因劳动分工的发展而进步。在通往完善之境的道路上,文明能够克服并超越特定阶段的缺陷,抵达更高的阶段。密尔把文明诠释为政治秩序的类自然法基础,他的文明理论最终成了政治技艺的指南。密尔的文明思想具有一种内省的品格,他在文明视野中反思19世纪的现代英国,洞见了潜在的“公共舆论政体危机”。密尔的“新政治科学”具有两重内涵:首先,它代表了密尔对现代文明隐忧的分析及其在政治上的解决方案;其次,它意味着一种以文明进程为基础的思考政治事务与社会变革的新方式。
康子兴. 文明视野下的现代政治危机:密尔论文明与新政治科学[J]. 社会杂志, 2025, 45(3): 54-90.
Zixing KANG. The Modern Political Crisis in Perspective of Civilizaiton: John Stuart Mill's Discourses on Civilization and the New Science of Politics[J].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025, 45(3): 54-90.
埃利亚斯, 诺贝特. 2013. 文明的进程: 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M]. 王佩莉、袁志英, 译. 上海: 译文出版社. | |
柏拉图. 2010. 理想国[M]. 顾寿观, 译. 长沙: 岳麓书社. | |
鲍登, 布雷特. 2020. 文明的帝国: 帝国观念的演化[M]. 杜富祥、季澄、王程,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 2023. 文明及其不满[M]. 严志军、张沫, 译.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康子兴 . 2011. 社会的自然史: 亚当·斯密论文明社会的起源[J]. 清华法学 (6): 44- 58. | |
康子兴 . 2017. 社会的"立法者科学": 亚当·斯密政治哲学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 | |
康子兴 . 2022. 鲁滨逊的贸易与劳动: 笛福对海洋帝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 社会 42 (2): 29- 59. | |
李荣山 . 2022.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 迈向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李英飞 . 2023. 文明作为一种政治理想: 涂尔干对社会契约论的最终克服[J]. 学海 (4): 97- 112. | |
卢梭. 2007.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 李平沤,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马克思. 2009a.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2009b.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兹利什, 布鲁斯. 2017. 文明及其内涵[M]. 汪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迈内克, 弗里德里希. 2022. 历史主义的兴起[M]. 陆月洪,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 |
蒙克—汉普歇尔, 伊安. 2022. 现代政治思想史: 从霍布斯到马克思[M]. 周保巍, 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密尔, 约翰. 2021. 时代精神[M]. 王平, 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密尔, 约翰·斯图尔特. 2024. 道德科学的逻辑[M]. 李涤非,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密尔, J. S. 1982. 代议制政府[M]. 汪瑄,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莫斯, 马塞尔、爱弥尔·涂尔干. 2010.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M]. 蒙养山人, 译.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穆勒, 约翰. 1987. 约翰·穆勒自传[M]. 吴良健、吴衡康,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穆勒, 约翰. 2005a.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册)[M]. 胡企林、朱泱,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穆勒, 约翰. 2005b.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册)[M]. 胡企林、朱泱,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穆勒, 约翰. 2009. 论边沁与科勒律治[M]. 白利兵,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穆勒, 约翰. 2011. 功利主义[M]. 徐大建,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穆勒, 约翰. 2020. 论自由[M]. 孟礼凡, 译. 上海三联书店. | |
渠敬东 . 2021. 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学[J]. 中国社会科学 (12): 55- 72. | |
斯密, 亚当. 2004a.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 郭大力、王亚南,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斯密, 亚当. 2004b.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 郭大力、王亚南,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盛文沁 . 2015. 在帝国中获得自由——约翰·密尔论英国与殖民地[J]. 史林 (1): 165- 174. | |
托马斯, 基思. 2025. 文明的追求: 现代英国的礼仪与文化探源[M]. 戴雷,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萧高彦 . 2020. 探索政治现代性: 从马基雅维利到严复[M]. 新北: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公司. | |
王铭铭 . 2021. 人文生境: 文明、生活与宇宙观[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威廉斯, 雷蒙. 2005. 关键词: 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 刘建基,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威廉斯, 雷蒙. 2011. 文化与社会: 1780-1950[M]. 高晓玲, 译.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 | |
Ferguson, Adam . 1995. 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Mill, John Stuart . 1977a.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Stuart Mill(Volume XVIII): Essays on Politics and Society. Toronto and Buffal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 |
Mill, John Stuart . 1977b.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Stuart Mill(Volume XXII): Newspaper Writings December 1822-July 1831, Part Ⅰ[1822]. Toronto and Buffal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 |
Mill, John Stuart . 2015. On Liberty, Utilitarianism, and Other Essay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 | 李宏基. 传统文明的现代转型:梅因论印度法律与社会[J]. 社会杂志, 2024, 44(5): 160-183. |
[2] | 武洹宇, 朱健刚. 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J]. 社会杂志, 2024, 44(2): 36-60. |
[3] | 吴飞. 礼乐文明的构成:“文质论”社会理论初探[J]. 社会杂志, 2023, 43(5): 1-21. |
[4] | 渠敬东. 山林与社会[J]. 社会杂志, 2023, 43(2): 1-17. |
[5] | 康子兴. 鲁滨逊的贸易与劳动:笛福对海洋帝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 社会杂志, 2022, 42(2): 29-59. |
[6] | 王正原. 重返社会的“原始”:张光直三代文明研究中的“社会学年鉴学派”因素[J]. 社会杂志, 2021, 41(6): 109-138. |
[7] | 赵雨淘. 曼德维尔格言的三重意涵与“政治社会”的现代转变[J]. 社会杂志, 2021, 41(1): 150-177. |
[8] | 孟庆延. 思想、风俗与制度:陈寅恪史学研究的社会学意涵[J]. 社会杂志, 2020, 40(5): 34-62. |
[9] | 王铭铭. 古典学的人类学相关性:还原并反思地引申一种主张[J]. 社会杂志, 2020, 40(2): 42-75. |
[10] | 张江华. 科举、商品化与社会平等:清代广西土司社会的“文明化”[J]. 社会杂志, 2020, 40(2): 1-41. |
[11] | 王铭铭. 升平之境:从《意大利游记》看康有为欧亚文明论[J]. 社会杂志, 2019, 39(3): 1-56. |
[12] | 李伟. 社会工作何以走向“去社会变革化”?基于美国百年社会工作史的分析[J]. 社会杂志, 2018, 38(4): 100-132. |
[13] | 王铭铭. 在国族与世界之间:莫斯对文明与文明研究的构想[J]. 社会杂志, 2018, 38(4): 1-53. |
[14] | 王楠. 涂尔干:道德本原与现代潮流——以自杀类型为线索[J]. 社会杂志, 2017, 37(6): 33-70. |
[15] | 闻翔. 以“匠人精神”,写“社会学的诗”:米尔斯的社会学遗产之重估[J]. 社会杂志, 2016, 36(6): 126-15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