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0
    专题一:现代性与个体精神图景
    现代忏悔的发生学: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上)
    孙飞宇
    2017, 37(1):  1-32. 
    摘要 ( 1886 )   HTML   PDF (861KB) ( 10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尝试通过讨论现代意义上的忏悔者,推进对于生活世界范畴的理解。文章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首先清理了保罗·利科以现象学入精神分析的努力,试图在社会思想史中确立一种讨论忏悔的起点和框架。利科讨论了胡塞尔现象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之间的亲和力,不过却并未将议题落实在社会理论的层面上。进而,本文通过对福柯关于忏悔的发生学研究的检讨,将对忏悔的理解集中在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传统之中。通过对于弗洛伊德谈话分析中自由联想法的理论背景分析,本文将谈话疗法与还原工作比观并照,互相证成,最后试图对于弗洛伊德式忏悔做一个现象学社会学式的理解。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历史主义脉络中的社会变迁
    李荣山
    2017, 37(1):  33-60. 
    摘要 ( 1608 )   HTML   PDF (888KB) ( 8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端于18世纪的德国历史主义思想脉络中,包含着一种从历史个体到历史个体的普遍历史解释模式。这种独特的社会变迁思想是在同启蒙思想的对话中确立起来的。起先包裹在天意历史论的目的论外衣中,后来历史主义的发展逐步脱去了这层外衣,在解释社会学传统中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科学意义上的独特社会变迁思想。随着社会理论对韦伯的去历史化,蕴含在解释社会学中的这种社会变迁思想逐渐被淹没了。有鉴于此,本文将在赫尔德以来的历史主义脉络节点中梳理这种社会变迁思想的形成。

    传统的变革与个体的重构: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
    杨璐
    2017, 37(1):  61-93. 
    摘要 ( 1680 )   HTML   PDF (967KB) ( 9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笛福是现代早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第一部小说《鲁滨逊·克鲁索》,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大航海时代的冒险故事,也是在为现代早期个体所面临的困境寻找一条出路。本文通过解读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分析并讨论了这部小说所揭示的现代早期的人性面貌和精神危机。本文认为,在基督教传统无法安顿人心的时代,笛福试图在理性与启示之间,重新寻找一条自我治理的良知之路。理解笛福及其对传统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及现代个体主义的真正意涵,而且对我们重新回到中国个体问题兴起的语境中探索中国社会的路向,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二:族群、阶级与国家
    工人、资本与国家:理解工人阶级研究的关系视角
    毛丹, 张洪
    2017, 37(1):  94-126. 
    摘要 ( 1368 )   HTML   PDF (774KB) ( 8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阶级实体和概念都是关系性的,工人阶级的状况和性质需要从工人、国家、资本三方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入手进行考察。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在三方关系中占据中心位置,对劳资关系和工人阶级具有塑造能力,国家并非只会选择做优势阶级的刻板代言人;劳资矛盾是否激化以及工人阶级成为秩序合作者还是激进行动者,与国家如何定位和处理劳资关系有关。社会学的阶级分析在当代还有没有潜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在劳资问题上的角色与措施,可能缓解工人对国家和资本的对抗性、促使工人转变成秩序的合作者,也可能激发工人的对抗意识。如果是前者,阶级分析会因劳资对抗问题的缓解而不再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如果是后者,阶级分析就不仅是恰当的理论分析工具,还具有重大的实践内涵。上述视角可能也适用于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问题。

    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进程及其族群性的生成:以四川冕宁白鹿营彝族为例
    龙圣
    2017, 37(1):  127-155. 
    摘要 ( 1504 )   HTML   PDF (1173KB) ( 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利用四川冕宁白鹿营彝族文书和《冕宁档案》,试图揭示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进程及其族群性的生成。明万历后期,为抵抗叛乱,部分大凉山彝人被宁番卫招募到平坝充当营兵,形成白鹿营等彝族聚落。入清后,白鹿营彝人随土司的招立再次被纳入国家体制,但直到乾隆晚期,其聚落形态、权力格局和风俗文化等方面仍保持着较强的独立性。此后,随着移民的到来、保甲的编设及文教的推广,白鹿营彝族的独立性逐渐弱化,国家认同感日益增强,最终形成有别于高山彝族的“水田彝”。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既促进了边疆的稳固,同时也生成了其独特的族群性。

    论文
    诸神之争的再阐释:一个社会学的结构视角
    迟帅
    2017, 37(1):  156-185. 
    摘要 ( 1602 )   HTML   PDF (752KB) ( 9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世俗化及逆世俗化范式的对立其实蕴含着更大的连续性,即如何理解宗教多元主义背后的诸神之争,总的来说,韦伯之后那些解释宗教变迁的理论范式均未突破韦伯对宗教的比较研究范畴,难以在当前复杂而多元的文化环境下为个人提供总体指导,但是二者共同揭露了诸神之争条件下西方宗教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交互作用所促成的理性化的动力机制,即西方宗教维护自身价值理性的方式从中世纪教会主导的政治性垄断过渡到现代性条件下宗教多元主义的市场化竞争。

    统计模型的“不确定性”问题:与倾向值方法
    胡安宁
    2017, 37(1):  186-210. 
    摘要 ( 1343 )   HTML   PDF (1098KB) ( 9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量化社会学研究往往基于特定的统计模型展开。近十几年来日益流行的倾向值方法也不例外,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同时拟合估计倾向值得分的“倾向值模型”与估计因果关系的“结果模型”。然而,无论是其模型形式还是系数估计,统计模型本身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不确定性”问题。本研究在倾向值分析方法的框架下,系统梳理和阐释了模型形式不确定性与模型系数不确定性的内涵及其处理方法。通过分析“蒙特卡洛模拟”数据与经验调查数据,本文展示了在使用倾向值方法进行因果估计的过程中,研究者如何通过“贝叶斯平均法”进行多个备选倾向值模型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联合估计解决倾向值模型与估计模型中的系数不确定性问题。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考虑倾向值估计过程的不确定性之后,结果模型中对于因果关系的估计呈现更小的置信区间和更高的统计效率。

    实用专业主义: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界定及其逻辑
    雷杰, 黄婉怡
    2017, 37(1):  211-241. 
    摘要 ( 1579 )   HTML   PDF (856KB) ( 10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中国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体系及其背后的判定逻辑。本研究运用“模糊德尔菲法”的设计,让广东省高校教育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参考英格兰、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专业能力,选择其中他们认为对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重要的指标。结果显示,共有价值伦理、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等3个层面,合计24项能力指标被纳入本地的能力体系。经过分析这些专家判定逻辑,本研究还发现该能力体系存在“实用专业主义”的倾向,包括“犬儒思想”“去政治化”和“技术化”等特征。

    《社会》2017年第1期整期全文
    2017, 37(1):  242. 
    摘要 ( 467 )   HTML   PDF (26276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