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电子刊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社会》2024年第3期《化零为整的宏观社会数据生成:基于潜变量模型和动态贝叶斯方法》 附录
2023年第6期《中国STEM领域的性别分化:基于社会分类的视角》文章附表
2022年第5期《方言距离与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同群效应》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2期《中国教育资源市场化与个体选择:初中课外补习效应异质性探究》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6期《时间之窗与时间之创》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5期《代际网络与学业成就:网络情境与个体能动的双重视角》数据源代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社会学报》
上海大学期刊社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更多...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社会网络与社会流动
论社会网络虚实转换的双重动力
边燕杰, 缪晓雷
2019, 39(6): 1-22.
摘要
(
1504
)
HTML
(
556
)
PDF
(958KB) (
10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虚实转换的线上推动力和线下拉动力问题。JSNET2014调查数据表明,虚拟空间亲密好友数量对于虚实转换的推动力有正向影响,但非线性的。线上好友超过50人,虚实转换程度下降,印证了西方实证研究中发现的所谓“邓巴数字定律”在中国网络好友中也是存在的。线上推动力的另一指标同样显示了积极作用,因为专业使用者比一般使用者更具有虚实转换优势。实体空间的拉动力对于虚实转换也存在正向作用:其一,以餐饮社交参与程度为标志的人际交往需求越高,线上好友的下线比率越大;其二,以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人际交往的承付和兑现能力越强,好友的虚实转换几率越高。这些发现都是在控制了个人身份特征的基础上获得的,有力地说明了线上和线下的双重动力都独立存在。系数集束化分析进一步表明,线上推动力效应大于线下拉动力效应。实证分析还表明,线下拉动力的两个指标之间是相互抑制的,高收入群体在网络交往中不但不受交往需求的影响,人际交往意愿反而会因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流动模式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基于性别和世代的视角
李卫东
2019, 39(6): 23-61.
摘要
(
1332
)
HTML
(
267
)
PDF
(695KB) (
7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低于男性农民工,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最低。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和世代差异,其中流动模式形塑着农民工的婚姻收益和离婚阻力,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具体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影响,其中的脆弱性差异机制可以解释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
专题:文学社会学
京剧《四进士》中的“异乡人”与“好人”:论明清社会中“差序格局”的另一面
凌鹏
2019, 39(6): 62-86.
摘要
(
1315
)
HTML
(
209
)
PDF
(900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是中国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近年来,围绕“差序格局”学界有更加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其内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过,这些研究并没有探讨“差序格局”的另一面,即如何能从亲属关系推展到天下范围。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京剧《四进士》剧本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中发现“异乡人”和“好人”两个重要概念,通过探索其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来理解“差序格局”中“推”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亲属关系”与“异乡人关系”之间的复杂关联,并重新理解“伦理精神”的含义。
诗与士人的精神世界:试以王维的生命史和编年诗为例的社会学探索
王建民
2019, 39(6): 87-120.
摘要
(
1347
)
HTML
(
210
)
PDF
(1223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论文
从分税制到项目制:制度演进和组织机制
焦长权
2019, 39(6): 121-148.
摘要
(
2101
)
HTML
(
1410
)
PDF
(678KB) (
8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国随之进行了公共预算体制改革,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项目制。地方政府的项目支出主要有三种类型: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上级非补助性项目支出和本级项目支出。三类项目支出在地方得以汇聚和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基层政府的财政结构。项目制本质上不是对科层制的一种摆脱或超越,而是国家主动对政府科层体系的一次完善和补充,是近代国家政权建设在新时期的延续与拓展。项目制的直接目的是“硬化”预算约束,深层目的是增强政府的回应能力,二者在实践中呈现一定张力,政府治理的理性化和技术化并不必然增强其对公共需求的回应能力,甚至可能形成反向效应。
非人间、曼陀罗与我圣朝:18世纪五台山的多重空间想象和身份表达
张帆
2019, 39(6): 149-186.
摘要
(
1181
)
HTML
(
60
)
PDF
(1071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指南频出,包括僧侣编写的汉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朝圣指南以及清廷主导编写的钦定山志。本文通过比较关于五台山的四个汉藏文本,分析这四个文本中的汉传佛教叙事、藏传佛教叙事和皇权叙事,探讨不同叙事呈现出的不同文明体系对于空间和地景、民族和国家、世俗和神圣等概念的想象和表述,进而以“文明”的视角拓展对知识生产、神圣空间和国家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文章解绑了语言、民族、文化、国家等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帝国作为一种跨地域多文明体系的国家形式,指出帝国的扩张过程并不是帝国中心不断推进、“文明化”作为文化和自然的边陲的过程,而是多文明体系互动交融,不断参与帝国的文化和自然的建构的过程。
康有为的孔教革命:基于韦伯“卡里斯马”和“价值理性化”概念的考察
吕雨辰
2019, 39(6): 187-213.
摘要
(
1216
)
HTML
(
57
)
PDF
(853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斯马的自觉,进而对孔子、孔学做了宗教化的再阐释。康氏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宗教改革虽然夭折,但对同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和稍后的反迷信运动有重要的触发意义。一方面呈现为神秘化,另一方面却是在理性化西方的挑战下应运而生,这使得康氏变教的价值合理化努力难以成功。孔教革命虽然以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其意图却是保守性的,即试图在大变局中维持儒士阶层的整全性。理性化转轨的历史使命随后交到了“主义”政党的手中。
灾后重建中的资源再分配与健康不平等:基于三期汶川地震重建调查
洪岩璧, 赵延东
2019, 39(6): 214-237.
摘要
(
1330
)
HTML
(
84
)
PDF
(801KB) (
6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08年至2011年间三期汶川灾区调查数据,本文假定应急救灾、恢复重建和重建结束三个阶段政府的再分配能力存在差异,进而分析这一时段不同职业和教育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首先,在自评健康上,2011年呈现显著的教育梯度,而2008和2009年则无显著的教育差异。其次,在心理健康上,2011年存在显著的教育梯度,2009年存在较弱的教育梯度,2008年未呈现系统性教育梯度。第三,在自评和心理健康上各年份均未呈现系统性的职业阶层梯度。第四,稳健性比较分析表明灾区健康差异模式存在独特性。本文认为,在应急救灾阶段政府再分配能力骤增,提升了弱势阶层的医疗资源可及性,进而降低了阶层健康不平等。但该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重建结束、外部资源减少,不平等会回到常态社会水平。
总目录
总目录
2019, 39(6): 238-241.
摘要
(
1324
)
PDF
(359KB) (
5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