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专题一:百年韦伯
    权力与伦理:韦伯支配社会学中的国家理由问题
    李荣山
    2020, 40(3):  1-31. 
    摘要 ( 1217 )   HTML ( 485)   PDF (882KB) ( 7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韦伯在权力与伦理之间的纠结,鲜明地体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学说的双重性。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韦伯看到,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其他价值领域相冲突,但又不能彻底脱离其他价值领域。因此,他拒绝纯粹信念伦理,主张效果取向的责任伦理。不仅如此,他还直面马基雅维里时代尚未凸显的现代官僚制问题,把政体伦理降格为行政管理的正当性,从而使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走向前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韦伯是一位“新马基雅维里主义者”。韦伯没能也无意彻底解决权力与伦理的冲突,他接受政治的“手段—目的”在伦理上的不一致之非理性现实,但他留下的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早已不只是一个德国问题,更是一个当代政治的普遍问题。今后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研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还要从观念层面解释中国如何从传统伦理性的“家产官僚制”演变成今天的官僚制。
    通过“合意”建构的三元行动理论:重探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
    蔡博方
    2020, 40(3):  32-57. 
    摘要 ( 868 )   HTML ( 36)   PDF (1144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然后指出“合意”在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上的双元角色以及通过“合意”所建构的“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三元行动类型。综观之,《范畴》的理论意涵值得我们反思“从行动到秩序”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
    “祭祀不祈”与“内尽己心”:以祭礼中的“鬼神”为例论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
    秦鹏飞
    2020, 40(3):  58-87. 
    摘要 ( 1199 )   HTML ( 49)   PDF (930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儒家典籍中的“鬼神”为研究对象,借此对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特征进行讨论。儒家思想对鬼神的理解,继承了巫术时代鬼神能影响现实之认识,又为其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内涵以“形气论”为认识基础,一方面将鬼神世界与人间世界视作同质且可以互相沟通,极力强调鬼神尤其是“人鬼”与祭祀者之间固有的“父子”关系的重要性,形成了以“报本反始”为核心意义,以“格神”“敬飨”为直接目的的祭祀之礼;另一方面,儒家强调,“格神”的最关键条件是主祭者“事死如事生”的“诚敬之心”,而这一诚敬之心源自于“孝”的情感。
    专题二:公平与效率
    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2005—2015
    许琪, 贺光烨, 胡洁
    2020, 40(3):  88-116. 
    摘要 ( 1247 )   HTML ( 127)   PDF (738KB) ( 8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基于CGSS 2005和CGSS 2015研究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趋势,并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社会变迁与公平感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5—2015年,民众的结果公平感有所提升,但机会公平感有所下降。模型分析结果支持“参照群体论”,但与“社会结构论”并不完全一致。在控制所有变量的影响以后,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结果公平感,并削弱机会公平感。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2005—2015年,中国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导致民众结果公平感上升和机会公平感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机会公平问题应当在日后的公平感研究中得到更多关注。
    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对北京市养老资源的空间分析
    毕向阳, 李沫
    2020, 40(3):  117-147. 
    摘要 ( 1018 )   HTML ( 78)   PDF (3826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网络采集的养老机构数据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公共设施区位理论为框架,使用空间分析方法,本文对北京市养老资源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乡镇/街道层面,整体上公办养老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呈现正的空间依赖,民办养老资源则局部呈现负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尽管两者布局均受到辖域内服务对象绝对数量这一因素的影响,但民办养老资源分布对老年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更为敏感。不同类型的养老资源分散与集聚的空间模式,体现了公共设施供给问题上效率与公平原则之间的对比关系,这是行政与市场力量形塑的结果。
    论文
    自由心证制度的本土实践:以我国西南地区基层环境侵权案件为分析对象
    林浩舟
    2020, 40(3):  148-172. 
    摘要 ( 678 )   HTML ( 36)   PDF (815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案件审理的基本原则,不过在实践中法官的审理逻辑更复杂。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基层环境侵权案件为例,我国的基层法院一方面按照法律程序对环境侵权案件进行审理,另一方面在审判中“坚持服务大局”,因此,法官在“自由心证”的过程中“做文章”是一项不得已的实践策略。自由心证制度起源于17世纪英国的普通法法院,以新教革命之后“良心必须是自己形成的”原则为伦理动机。自由心证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如何,不仅取决于法治的顶层设计是否完善,还取决于中国社会能否实现“生活之道的伦理理性化”。
    道德之债:莫斯对印欧人礼物的研究
    张亚辉
    2020, 40(3):  173-211. 
    摘要 ( 825 )   HTML ( 45)   PDF (954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重新梳理了莫斯在《礼物》一书中对罗马法、印度法和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结合莫斯“人的范畴”的研究,试图指出:印欧人的礼物是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特有的交换方式,而且这两个等级的礼物交换原则各自不同;而构成现代西方社会主体的第三等级并没有一个符合礼物之道德要求的交换方式,除非继承日耳曼法的精神,否则现代社会终将陷入无法自拔的道德困境。通过与梅因的罗马法及印欧社会研究的比较,本文希望阐明,莫斯通过礼物研究建立的社会契约概念与罗马的债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自然法的社会契约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与祖辈同住:当前中国家庭的三代居住安排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
    张帆, 吴愈晓
    2020, 40(3):  212-240. 
    摘要 ( 1609 )   HTML ( 142)   PDF (1050KB) ( 8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初中学生样本数据,本研究考察了影响当前中国家庭三代共同居住的决定因素、三代居住安排与青少年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中间机制。首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母亲在职或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可能与祖辈同住。其次,代际居住安排会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学业表现,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三代共同居住(与祖辈同住)家庭的学生的学业表现要优于两代核心家庭的学生。第三,与祖辈同住的效应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结构的调节,来自较低阶层或非双亲家庭的学生从与祖辈同住中获益更多。最后,与祖辈同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加强亲子间的家庭社会资本这一机制作用于学生的学业表现。本文表明,在现代社会,家庭亲属网络仍然对个体的地位获得或社会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