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20
    专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传说、风水与一个多民族宗族的生成——柳州“计氏豢龙传”故事的演化及社会过程
    张江华
    2022, 42(3):  1-30. 
    摘要 ( 3528 )   HTML ( 362)   PDF (3524KB)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广西柳州著名的“计氏豢龙传”故事的演化为线索,讨论了明清以来一个居于“内地边疆”地区的家族之变迁。通过正史、地方志、碑刻、族谱等各类史料,梳理出柳州计氏家族通过科举从一个地方土司家族上升为书香门第,在遭遇危机时编制家族叙事与再造风水以重振家声,最终生成一个多民族宗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王朝国家缔造的地方社会空间为家族与宗族这类社会主体提供了能动性的活动场域,而宗族所推动的社会各阶层和族群间的沟通与互动又促进了“内地边疆”地区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
    房屋之外:嘉绒藏区房名制度背后的政治逻辑与社会生活
    苏婉
    2022, 42(3):  31-61. 
    摘要 ( 3187 )   HTML ( 51)   PDF (3441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嘉绒藏族的房名在区分重名之人等方面起到类似姓氏的社会功能,但与汉族姓氏不同的是,房名体现着人与特定房屋而非特定父系祖先的具体关系。房名的命名规律和房名之间语义关联所呈现的地方性面貌背后,是房名制度作为封建等级时代的土司治术,它以房屋为单元拆分了纳粮服役的强制性义务,并赋予每户居住者集生存需求和象征资本于一体的不完全性权利,以实现“分房而治”的政治意图。而跨越房屋单元的血缘关系集合体则保留了梅因意义上的“前封建社会”互助传统,使得代代沿袭的婚姻与继嗣实践潜在地“收拢”了这种分裂的趋势。政治-管理逻辑与亲属-互助实践两股力量围绕房屋交织生成的辩证张力,为我们理解人与房屋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孙子比老人大”:阿卡礼中的祖孙关系及其扩展的亲属世界
    王瑞静
    2022, 42(3):  62-91. 
    摘要 ( 3115 )   HTML ( 35)   PDF (2873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考察云南哈尼族阿卡人家庭内部的祖孙关系及其在治疗祈福仪式“拴线礼”中的呈现,探索其建构社会的方式和过程。研究发现,阿卡父系家庭在强调丰产和家族延续的福气观念下,突出“老人大”和“孙子比老人大”的双向式等级结构。该结构经由辈分、性别、居住地、血亲、姻亲等差别变量的叠加互动,从家庭仪礼中扩展出卷动多个家系和村寨的人群等级关系,构建出更广大的社会世界,既体现了男/女性后代和姻亲对于家族延续的不同重要性,也表达了多姓村寨共同体内部的互助团结与整合精神。本文为等级、礼物和家庭研究拓宽了讨论空间。
    论文
    “鬼行贱业”的救赎与转型:新旧之交下的梅兰芳游美记
    潘桐
    2022, 42(3):  92-124. 
    摘要 ( 3022 )   HTML ( 27)   PDF (3804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传统艺术走上了与西方艺术不同的现代性建构道路。通过对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前筹备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京剧现代转型的机制、特点与得失。从以齐如山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对梅兰芳与京剧的改造中可见,近代中国传统艺术探索出了一条以新知识分子为参与主体,以“中西结合、古今共用”的艺术理论为革新理念,以推动艺术成为跨越阶级和国家的大众时尚为革新目的,以“救亡图存、发扬国光”为最高理想的转型道路,由此在“为艺术而艺术”与“为社会而艺术”之间找到了现实平衡,成为了兼具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大众时尚。因此,梳理和分析近代京剧的改革史可以为当下探寻“文化自觉”的方向提供指引。
    边缘与中心共舞:社会安全视野下的全球艾滋生命治理——以中国边城为例
    方洪鑫
    2022, 42(3):  125-158. 
    摘要 ( 3172 )   HTML ( 58)   PDF (3630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艾滋病为例探讨社会应对风险的可能路径,分析了“中心”与“边缘”两种治理模式的互动过程,进而挖掘社会创新的可能性。“中心”逻辑以保卫社会之名推行规范性教育话语,并在实际运作中固化秩序,追求成本效益;“边缘”逻辑则在特定善的理念引导下进行探索性社会行动。二者是当代世界应对风险的体制性道德驱力。随着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境况从被排除翻转为例外性纳入,由此体现了当代世界生命治理的元结构。中国边城的感染者同伴小组内嵌到中心体制之中,促使感染者人口更加平稳地进入医学体系,同时也开启了全新的社会行动领域,激发了生命活力的涌现。艾滋病作为社会实验所彰显的边缘能量,对探索社会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潜能有着深远意义。
    竞争与博弈:课外补习的学业回报与心理健康代价
    张骞, 高雅仪
    2022, 42(3):  159-194. 
    摘要 ( 3457 )   HTML ( 111)   PDF (3145KB) ( 8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激烈的学业竞争和博弈背景下,课外补习的学业回报是否以心理健康作为代价?该议题牵涉对课外补习双重效应的考察和辨析。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发现,尽管投入课外补习的时间能够促进学业成就,却以心理健康受影响作为代价。随着班级课外补习参与水平的提升,学生投入课外补习的时间对学业成绩的正向影响被逐渐削弱,而对心理健康的负向作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代价增大的诱因主要是“社会比较效应”的减弱,以及“角色压力效应”和“睡眠剥夺效应”的增强。
    图形的逻辑力量:因果图的概念及其应用
    句国栋, 陈云松
    2022, 42(3):  195-221. 
    摘要 ( 3411 )   HTML ( 67)   PDF (2872KB) ( 8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引介因果图方法,一种社会科学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探究因果推断的非参数估计工具。首先对因果图的基本概念和构型进行介绍,讨论变量之间不同“通路”对应的开启和阻断规则及因果推断中的三种偏差来源,即混淆偏差、过度控制偏差、内生性选择偏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因果图框架与现有定量社会科学研究中基于回归模型的因果推断方法思路进行融合,结合实际案例使用因果图阐释包括遗漏变量、样本选择、自选择及联立性在内的四种内生性问题,并对多元回归与匹配、代理变量、实验、工具变量、面板模型等因果推断方法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图形化。最后,本文使用因果图厘清一些关于因果推断的不准确理解。
    交友之道: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谢桂华, 张宪, 孙嘉琦
    2022, 42(3):  222-241. 
    摘要 ( 3552 )   HTML ( 113)   PDF (1622KB) ( 9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形成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理解教育不平等和代际流动都有重要意义,但既有的研究发现并不一致。本文从社会分层视角出发,检验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同伴接纳度的影响,并尝试探究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人层面的积极特性(如较高的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有体育爱好)分别对青少年的同伴接纳度产生独立的正向影响。其中,非认知能力和文体爱好并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同伴接纳度的中介机制,只有认知能力起到微弱的中介作用,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部分效应通过认知能力作用于同伴接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