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电子刊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社会》2024年第3期《化零为整的宏观社会数据生成:基于潜变量模型和动态贝叶斯方法》 附录
2023年第6期《中国STEM领域的性别分化:基于社会分类的视角》文章附表
2022年第5期《方言距离与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同群效应》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2期《中国教育资源市场化与个体选择:初中课外补习效应异质性探究》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6期《时间之窗与时间之创》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5期《代际网络与学业成就:网络情境与个体能动的双重视角》数据源代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社会学报》
上海大学期刊社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更多...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社会网络与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
赵延东
2008, 28(5): 1-19 .
摘要
(
3307
)
PDF
(852KB) (
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大型抽样社会调查的数据,集中讨论了个人的社会网络对其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对身心健康均起着积极作用:紧密度高、异质性低、强关系多的“核心网络”对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而相反特征的松散网络则对身体健康更有利,个人在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对精神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此外,社会网络对健康的作用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作者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分析
任义科;杜海峰;喻晓;李树茁;[美]费尔德曼
2008, 28(5): 20-40 .
摘要
(
3799
)
PDF
(835KB) (
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深圳农民工调查的整体网络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包括实际支持网、情感支持网、社会交往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包括婚姻讨论网、生育讨论网、避孕讨论网和养老讨论网)的凝聚子群结构。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络中普遍存在子群现象,且子群之间有较大程度的重叠。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的子群重叠结构既有利于农民工群体的城市社区融合,也有利于新的婚育、养老文化的传播。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陈福平;黎熙元
2008, 28(5): 41-57 .
摘要
(
3383
)
PDF
(1377KB) (
10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和“社区解放论”三种不同观点。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说,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何发生变迁的。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平等主义国家理想与区隔主义官僚体系:一个社会分层结构的新模型
王天夫;李博柏
2008, 28(5): 58-73 .
摘要
(
2937
)
PDF
(687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重新分析“再分配”的概念,本文跳出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分层研究中,对于精英与普通民众区隔的过分关注,提出了一个新的社会分层模型。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层结构是由平等主义(egalitarian)国家理想与区隔主义(particularistic)官僚体系间的矛盾所决定的。1 再分配本身并不产生不平等,而是再分配过程中的官僚及官僚政治行为造成了社会主义的社会不平等。与再分配中心的距离远近不仅决定了在再分配体系中的地位高低,也决定了遭受官僚政治影响的程度大小。在社会转型时期,基层官僚在再分配时期的优势将进一步继续,而整个社会分层结构上的差异也将逐步扩大。
香港市民阶层流动意识探析:结构与认同下难圆的“香港梦”
黄晓星;唐亮
2008, 28(5): 74-90 .
摘要
(
3020
)
PDF
(674KB) (
1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60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给香港市民带来了乐观的阶层流动意识,“香港梦”成了描述香港社会阶层结构相对开放的一个大众话语。但1980年代中期以来,阶层结构进入一个稳定的时期,客观的远距离阶层流动消失,这种乐观感也随之消失,1990年代的金融风暴和住房泡沫的破灭,使香港进入了一个“中下流”社会。本文基于阶层化的理论,以经验数据为准,发现中下层的市民客观阶层与主观阶层定位都处于低下地位,而拥有比较悲观的向上流动意识,这反过来又制约他们向上流动,“香港梦”失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
独存·淹没·漂浮:寻求社会行动论的归宿
郭强
2008, 28(5): 91-121 .
摘要
(
2751
)
PDF
(752KB) (
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行动论依然统摄着社会理论的全旨,但知识塌陷和社会断裂使其漂浮。社会行动知识的非固定在体的游离或丢失,内涵了再次寻找社会行动论归宿的合法性基础和话语权。这种寻找可能蕴生出社会理论本体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性知识行动,其结果或许会显现一种新的行动论样式。
双组织承诺:在西方的复兴和在中国的前景——双组织承诺研究述评(1980-2006)
李虎;董必荣;张娟;季飞鹏
2008, 28(5): 122-138 .
摘要
(
2962
)
PDF
(996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组织承诺研究兴起于工会主义崛起的1950年代,复兴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但在中国却不多见。本文在对67篇国外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双组织承诺研究复兴的原因,并介绍了双组织承诺形态分布的主要测度方法及不同方法的优劣、双组织承诺研究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最后,本文论述了双组织承诺研究在中国的前景,以及双组织承诺研究在跨国企业经营和专业化组织管理方面的延伸。
调控失灵与社会的生产: 以房地产业为个案及个案拓展
王星
2008, 28(5): 139-164 .
摘要
(
2322
)
PDF
(1336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房地产业具有市场性和社会性双重性格。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失灵根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获取方式的不一致,权力化市场制造了市场强势:一方面封闭了中央调控制度的执行;另一方面瓦解了社会成员自组织的抵抗行动。“强政府”体制的弱调控力这一悖论事实背后是地方保护主义。中央政府应该调整“放权”的内涵:从“放权于地方”的内部权力分配转向“放权于民”,形成两条腿走路的社会治理模式,建构国家与社会“共建”关系格局,联合对抗权力化市场的侵蚀,这是中国“社会”能够成功“生产”的根本出路。
村庄声誉:一个无法略去的集体符号——H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周怡
2008, 28(5): 165-190 .
摘要
(
2310
)
PDF
(1041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一个集体主义的村庄能够从毛时代到后毛时代一路走红为案例,从“红”的学术意涵“声誉现象”入手,在村庄声誉从无到有再到持续维系的过程中,探讨村庄人固守集体经济理念的内在机制。基本的叙述结论是:H村的声誉现象可以被叙述在“投资回报”的经济学解释框架里。这就是,囊括贫困与奋斗经历的投资,所产生的物质、精神、认同和外援社会资本的利益回报,一旦汇聚为村庄人强烈的族群荣誉感,便能使村庄从一个以往行政强制的、贫苦捏合的共同体,走向一个被先进声誉拥戴而自觉“先进”的整合共同体。
传统固有观念的心理暗示与中国学生的测试表现
崔明;[美]Edmond R. Venator
2008, 28(5): 191-202 .
摘要
(
3042
)
PDF
(843KB) (
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美国,研究已经多次证明关于智力的否定性固有观念会妨碍受这些固有观念影响的个体的成绩表现。在中国,认为女性在数学上弱于男性的观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本文通过一项程度颇深的数学和英语测试,对中国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传统固有观念暗示理论的研究。在数学测试中,研究的假设是:同美国测试者的表现相似,受“性别数学”固有差异观念影响的女性测试者的成绩要比不受固有观念影响的人差;而在英语测试中,研究则假设受“性别语言”固有差异观念影响的男性会比不受此种观念影响的人得分低。然而测试的结果并没有证实这两个假设。研究结果对当今中国现存的社会和教育因素进行了讨论。
中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测评体系的指标研究
汤艳文;敬乂嘉;刘春荣
2008, 28(5): 203-223 .
摘要
(
2541
)
PDF
(1336KB) (
7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角色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腐败治理工作也需要探索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海内外反腐倡廉的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发展出一套切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廉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认为,应该以“投入—效果”的绩效评估方法为原则,测量地方政府治理腐败的努力及成效。针对当前中国的实际,应主要通过主观感知测量方法,针对政府行为中存在的关于制度实施的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认知与判断进行测量。本套指标体系注意到指标的可测性与资料的可取得性。建立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腐败治理预警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