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电子刊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社会》2024年第3期《化零为整的宏观社会数据生成:基于潜变量模型和动态贝叶斯方法》 附录
2023年第6期《中国STEM领域的性别分化:基于社会分类的视角》文章附表
2022年第5期《方言距离与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同群效应》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2期《中国教育资源市场化与个体选择:初中课外补习效应异质性探究》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6期《时间之窗与时间之创》数据源代码
2022年第5期《代际网络与学业成就:网络情境与个体能动的双重视角》数据源代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社会学报》
上海大学期刊社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更多...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7-2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一)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
卢晖临 潘毅
2014, 34(4): 1-24.
摘要
(
1815
)
PDF
(769KB) (
1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等阶级分析的传统主题结合起来,以凸显认同政治研究在马克思阶级分析中的价值。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源自生产关系,当在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对立无法缓解和消除时,我们看到认同政治不仅不会遮掩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因为在农民工那里所引发的主体分裂和负面情绪,直接成为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褚荣伟 熊易寒 邹怡
2014, 34(4): 25-48.
摘要
(
1186
)
PDF
(669KB) (
9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次从国际移民的涵化理论视角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方式及决定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上海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作为国家内部城乡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认同存在以户籍为基础的制度性约束和以资源匮乏为特征的能动性限制。农民工社会认同主要受文化态度、社会交往、经济成功和社会环境四类变量的影响,农民工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也会影响城市认同的意愿。当地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当地人交朋友的意愿(而非与外省市的农民工交朋友)、类似群体的收入地位水平、感知到的社会歧视程度和参与保险的程度都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该要有助于农民工的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的转变,尤其是从“外地人”向“本地人”的认知转型。
世界工厂的“中国特色”:新时期工人状况的社会学鸟瞰
郭于华 黄斌欢
2014, 34(4): 49-66.
摘要
(
1393
)
PDF
(692KB) (
1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新时代的劳工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经典理论遭遇“中国特色”的诸多挑战。本文从社会结构性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工的关系与互动,讨论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转型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公民社会的生成有着怎样的关系。研究认为,对工人而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体现为各项劳动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劳工的组织化权利的落实;公民权利是工人阶级形成的前提条件,劳工阶级的出路在于形成自主的社会力量。工人的公民化过程,劳工权利亦即公民权利的获得与保护是解决劳资矛盾和转型正义的根本途径。就劳工问题而言,以能动社会的建设为先导,同时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也许更为可行。
社会资本与不平等的再生产:以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收入差距为例
程诚 边燕杰
2014, 34(4): 67-90.
摘要
(
1407
)
PDF
(739KB) (
9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农民工与城市职工收入差距研究为切入点,探讨社会资本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路径及其程度。通过分析中国8城市的调查数据,运用收入分解方法,考察社会资本影响农民工与城市职工收入差异的两条路径,即进入职业的机会差异和职业内的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制度和交往同质性原则导致农民工(相比城市职工)在社会资本存量方面更加欠缺,难以进入收入高的职业,且职业内的讨价还价能力也很有限。两种路径差异的综合,是导致农民工收入较低的重要社会原因,因此,社会资本是维持和固化社会不平等的微观机制。
有限机会的公平分配:中国农民子女市民化的水平与模式
李丁
2014, 34(4): 91-118.
摘要
(
1057
)
PDF
(1845KB) (
7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将农民、农民工以及已经获得非农户籍的“新市民”的“农民子女”作为分析对象,以农民子女跨越城乡二元系统的市民化进程来透视中国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与社会分层流动机制。基于CGSS调查数据等资料的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职业非农化水平快速提高,但身份市民化机会长期保持不变,两者之间的断裂日益扩大。这种断裂不仅表现在水平上,也表现在分配机制上。职业非农化的途径日益多元化,教育的作用相对弱化,家庭背景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而户籍非农化(身份市民化)因升学之外的传统途径不断收缩,教育成为影响户籍非农化的主要因素,从而保持了有限的户籍非农化机会在农民子女间分配的公平性。
告别i奴:富士康、数字资本主义与网络劳工抵抗
邱林川
2014, 34(4): 119-137.
摘要
(
3204
)
PDF
(876KB) (
1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什么是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工厂?它与过去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何区别,又有何关联?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劳工真能形成自己的网络,抵御资本吗?本文以史鉴今,首先回顾17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奴隶制世界体系,再讨论当代富士康劳工问题、“21世纪奴隶制”及其内在的新三角贸易结构。四百年沧海桑田,不料在变劳工为奴隶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实证材料的细节,还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宏观层面,依然存在种种勾连。文章在此基础上勾勒出网络化抵抗与新三角团结关系,并强调:劳工研究需要重新认识过去,让思想在全球历史的长河中重新扎根。 在关注生产过程之外,还须重视消费,特别是虚拟空间里的生产性消费行为。
专题(二)
私营企业主与政治发展:关于市场转型中私营企业主的阶级想象及其反思
黄冬娅
2014, 34(4): 138-164.
摘要
(
1338
)
PDF
(805KB) (
9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私营企业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隐秘却愈具影响力的角色,现有研究从“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的理论命题出发,探讨市场转型中中国是否出现了一个自主并与国家权力抗衡的社会阶层,由此,已有研究得出基本一致性的判断,由于私营企业主与国家之间共享政治价值和共享利益,中国出现的是一个依附于国家并与国家权力共谋的社会阶层。本文认为,现有研究立足于“私营企业主”在民主转型中角色的阶级想象,而过于关注私营企业主对于民主转型的影响,从而忽视了深入剖析和探讨私营企业主对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的影响。因此,深化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与国家关系及其政治影响的认识,需要从“民主转型”转向“政策影响”的主题。
政府补助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朱斌 李路路
2014, 34(4): 165-186.
摘要
(
1049
)
PDF
(703KB) (
5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关于政府研发补助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效应的争论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第9次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政府研发补助政策对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效应,但这一效应受到企业决策者、企业资源禀赋结构以及企业环境等企业系统相关属性的影响。本文认为,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研发活动,政府需要继续改善市场环境,并在补助政策上向那些在企业决策和资源禀赋结构上更趋向于自主研发创新的民营中小企业倾斜。
论文
“不完全合作”:NGO联合行动策略——以“5·12”汶川地震NGO联合救灾为例
朱健刚 赖伟军
2014, 34(4): 187-209.
摘要
(
1465
)
PDF
(711KB) (
7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NGO的发展策略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5·12”汶川地震NGO联合救灾行动为例,着重探讨当前中国NGO联合行动的“不完全合作”问题。本文认为,不完全合作是NGO在面对内外部制度约束和组织限制条件下的主动策略性行动选择,具体策略机制表现为联合行动目标的自我约束、有限的组织参与和弹性的组织形式等三方面。NGO不完全合作策略的产生是由外部政治机会空间有限、组织关系网络的非正式性,以及组织合作意愿不完全等组织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形塑而成。本文还指出,在当前整体限制性的制度环境下,正是这种不完全合作策略使得NGO联合救灾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情况下成为可能,但也因为合作的不完全性,使得联合行动难以持续。NGO进一步的持续合作还需要新的组织模式。
书评
立法者与公民的复调:一位社会学家眼中的卢梭
康子兴
2014, 34(4): 210-228.
摘要
(
1240
)
PDF
(687KB) (
7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房地产与阶层定型化社会:读《房地产阶级社会》
芦 恒
2014, 34(4): 229-242.
摘要
(
2264
)
PDF
(655KB) (
1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