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1-20
    专题:古典社会理论的形成与转变
    世纪末忧郁与美国精神气质——帕森斯与古典社会理论的现代转变
    赵立玮
    2015, 35(6):  1-30. 
    摘要 ( 1273 )   HTML   PDF (874KB) ( 7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探究,历史的、经验的和理论的研究在其中融为一体。在学科史的意义上,《结构》标志着“古典”社会理论的“现代”转变。不过,帕森斯是以一种典型的“美国式”方式完成这种转变的。囿于20世纪20、30年代、尤其是“新政”时期的语境,他给予处于世纪之交的一些重要的社会理论一种全新的阐述,把它们从其生身处境的“世纪末”中剥离出来,并暗中赋予其一种积极、乐观的“美国精神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这些理论和经验探讨中原本具有的同“世纪末”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时代问题的复杂关联。悖谬的是,这种“美国化”的阐述在某种意义上恰恰体现了帕森斯试图建构社会(科)学一般理论的宏图,蕴含着某种普遍历史的取向。
    政治与社会——基于对《论法的精神》的诠释
    陈涛
    2015, 35(6):  31-57. 
    摘要 ( 1147 )   HTML   PDF (818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社会学诠释为出发点,重返《论法的精神》,借此澄清从现代政治科学到社会学的学科转换。一方面,孟德斯鸠借助对法的重新定义,将政治科学的视野拓宽到政府之下的社会,从而推动了从政治科学到社会学的过渡;另一方面,通过澄清政府的原则与民族的一般精神、风俗和礼仪的关系指出,在孟德斯鸠那里,政治并不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或附属领域,而是从政治视角出发来看的整个社会,甚至还超出了社会。借此,我们希望突破当前社会学重视社会,轻视政治的学科思维。
    从洛克到休谟:论英国政治社会思路的转向
    杨璐
    2015, 35(6):  58-84. 
    摘要 ( 925 )   HTML   PDF (788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洛克到休谟,英国政治社会的思路发生了重要转向。洛克从基督教的信仰结构中构建自由宪政的根基,但为后世的党派之争埋下了激进的种子。休谟从经入史,经史结合研究政治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事物变易的轨迹和哲学推理的经验基础,开辟了英国新的自由传统。本文以对洛克和休谟的思想诠释为出发点,重返英国政治社会的经典问题,借此来为理解英国社会理论中更为丰富的面向提供某种线索,也为中国现代转型问题提供某种治学启发。
    专题:残障问题研究
    残障者的制度与生活:从“个人模式”到“普同模式”
    杨锃
    2015, 35(6):  85-115. 
    摘要 ( 1350 )   HTML   PDF (798KB) ( 2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20年来,中国的残障者数量骤然增加,相关的专业化社会服务也随之兴起,但对残障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却依然滞后。本文主要通过考察现代英美社会在残障问题上的研究历程,集中探讨残障者的制度与生活变迁,反思面向个体援助的福利框架和重视治疗的“医疗模式”,基于对残障观念从“社会模式”到“普同模式”的转变进程的理解,揭示障碍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这一演进过程中,社会模式与普同模式批判“健全者中心主义”的制度建构,逐渐确立起残障者作为生活主体的理念,并试图通过连带普通人的障碍体验为策略,汇聚成制度改革的合力。障碍研究的推进,提示了各类模式,引发了诸种思潮,试图改变制度、改造社会,并转变人观。理解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可以为中国应对残障问题以及化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
    试论残障社会模式的认识误区及其实践性陷阱
    星加良司
    2015, 35(6):  116-132. 
    摘要 ( 950 )   HTML   PDF (634KB) ( 5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综观近些年来障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障碍社会模式的社会学批判,通过考察被矮化的社会模式,试图揭示当下对社会模式存在的几类误读,并深入分析社会模式是否存在内在局限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在损伤与障碍之间通常存在二元对立的具体原因。在具体分析这些原因时,笔者从私人经验与政治的、公共领域的冲突视角出发,认为可洞察到在满足个体残障者需求、保障残障者群体的权益之间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并提出对障碍研究的实践性有必要进行再反思。
    障碍研究论述与社会参与:无障碍、通用设计、能力与差异
    王国羽
    2015, 35(6):  133-152. 
    摘要 ( 904 )   HTML   PDF (547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障碍研究在过去40年的发展奠定了其对公共政策影响的基础。障碍者社会参与的责任逐渐由以往个人承担与调适,转向社会与国家承担。本文简述西方国家障碍研究的两个主要论述——社会模式与普同主义取向,对比这两个主要论述所衍生出的政策:由早期的无障碍设施到通用设计,至最近的能力取向。障碍者参与社会生活与活动是其基本权利的一部分,这项权利内涵具有积极性,需要政府与社会投入资源,改善外部社会结构与环境,使环境对障碍者更为友善,为其社会参与权利提供保障。
    论文
    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1982-2010
    李汪洋 谢宇
    2015, 35(6):  153-177. 
    摘要 ( 1765 )   HTML   PDF (908KB) ( 9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使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详尽、统一的职业分类系统,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职业的性别隔离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全部职业的性别隔离程度自1982年至今持续上升。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高,自1990年以来不断下降。本研究明确区分了职业结构的变化和性别构成的变化对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后者对理解性别不平等更有实质意义。
    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2009 JSNet全国数据
    陈煜婷 张文宏
    2015, 35(6):  178-205. 
    摘要 ( 947 )   HTML   PDF (678KB) ( 6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使用2009 JSNet全国数据,考察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小,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大;第二,体制外部门两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没有差异,体制内部门男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小于女性;第三,男性的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无论在体制外部门还是体制内部门都高于女性。综上所述,对于女性而言,其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消减;对于男性而言,其所拥有的阶层网络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提升。因此,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资本在市场化背景下作用的变化,两性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走向法庭还是走上街头:超越维权困境的一条行动路径
    管兵
    2015, 35(6):  206-234. 
    摘要 ( 1094 )   HTML   PDF (787KB) ( 6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度外抗争与制度内法律维权有着显著不同的结果和制度逻辑。现有文献中的“依法抗争”或“以法抗争”可以通过制度外或者制度边缘的集体行动获得政府及时的反应,但却有着多重困境:机会困境、风险困境、组织困境、制度困境。制度内法律维权可以很大程度上破解这些困境,但也有着该模式下独特的结果困境:费时费力而又缺乏即时直接的回报困扰或者阻碍制度内法律维权者去为了获得长期的有益于整个群体的普遍性制度化后果采取行动。但本研究中的业主维权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一困境。他们的制度内维权行动让法律在实践中最大可能地运转了起来,从而超越了传统维权的困境。独特的政治机会结构和制度内维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促进一些群体走向法庭,而非走上街头。
    《社会》2015年总目录
    《社会》编辑部
    2015, 35(6):  233-238. 
    摘要 ( 641 )   HTML   PDF (329KB)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2015年第6期整期
    《社会》编辑部
    2015, 35(6):  242. 
    摘要 ( 765 )   HTML   PDF (26204KB) ( 20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