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1-20
    论文
    自我行动与自主经营——理解中国人何以将自主经营当作其参与市场实践的首选方式
    汪和建
    2007, 27(6):  1-1 . 
    摘要 ( 2851 )   PDF (891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是什么决定着中国人将自主经营当作其参与市场实践的首选方式?本文的假设是,自我行动是影响和决定中国人选择自主经营这一市场实践方式的根本力量. 其中,源于自我主义的自治感是引导中国人偏爱以自主经营的方式参与市场实践的主观力量;而来自关系理性的亲友关系运作则是决定个体能否获取社会资源, 从而决定其能否实现自主经营的客观力量. 这一假设给出了有关中国私营企业成长的两个显著特征,即增长迅速,但其组织规模偏小的解释,同时,也使我们得以对中国人参与市场实践的两类变通性策略行动(即合伙经营和打工)及其后果作出一种延伸性的解释.
    声望危机下的学术群体——当代知识分子身份地位研究
    刘亚秋
    2007, 27(6):  29-29 . 
    摘要 ( 2364 )   PDF (985KB) ( 6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试图在社会分层视角下讨论学者群体的社会地位及其声望问题. 不可否认, 中国学术群体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战略中整体地位在不断提高; 他们在经济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获益也在日渐增多, 不过, "改革受益者"一词应该缓行。学者干预现实也并不简单预示着其权力地位乃至声望的提升. 在学者传统形象遭此损害的今天, 学术群体需要的不仅是深入的反思和自律, 因为单靠学者自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临复杂的社会阶层情况 ( 如阶层仇恨问题), 学者也不应该被动地接受阶层再造.

    国家社会主义市场转型:问题与争议
    张欢华
    2007, 27(6):  54-54 . 
    摘要 ( 3279 )   PDF (1045KB) ( 7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市场转型研究通常包括四类问题: 各种资本(特别是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 ) 的回报率变化、倪志伟之“市场转型理论”的普适性问题、产权结构变化以及转型的最终结局。本文试图厘清上述诸问题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并着重阐述它们间理论上的关联。在制度转型研究中,凡研究当今中国和东欧市场转型的人员应当注重分析国家在大规模制度变迁中所起的中心作用,并意识到所谓的制度变迁,不仅包括正式制度的改变,也包括非正式限制的变化。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吕德文
    2007, 27(6):  80-80 . 
    摘要 ( 2527 )   PDF (651KB) ( 8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海外中国研究到中国研究的转变过程, 实际上也即意味着作为研究客体的中国向作为研究主体的中国的转变过程. 如何面对作为“西学”的海外中国研究在“中国研究”中的地位,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应该成为国内中国研究的题中之意. 中国研究的立场是中国主位的, 实现这一立场, 其具体进路在于中国研究是问题取向、经验取向, 最终应该是以认识及理解中国为取向的, 因而, 在这种研究进路下, 中国研究的学术的主体性只能在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出现。

    邻里政治: 城市基层的权力操作策略与国家社会的粘连模式
    桂勇
    2007, 27(6):  102-102 . 
    摘要 ( 2860 )   PDF (906KB) ( 8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对城市邻里社会的动员控制能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断裂”论与“嵌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粘连”理论,即国家对城市邻里仍旧拥有一定的动员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受到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相当大的限制。本文通过对相关经验资料的分析,指出国家与城市邻里社会间的这种粘连状态是由邻里中具有非制度化特征的权力操作模式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动力机制等因素决定的。

    政策执行与权力关系重构——以S市2003年市级居委会直选政策的制订过程为个案
    姚华
    2007, 27(6):  127-127 . 
    摘要 ( 2569 )   PDF (914KB)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运用政策执行研究“自下而上模式”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与方法,以及组织决策分析的概念工具,根据个案调查取得的经验材料与文献资料,对S市2003年居委会直选政策的制订过程加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政策执行过程,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一个行动者的决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权力关系重构的过程;与科层组织中依职能分工和职位分层而产生的静态的、单向的权力关系完全不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行动者通过策略性互动重构的权力关系是动态的、多向的;居委会直选之所以能够在体制冲突的背景下得以实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权力关系重构的结果。

    违章建筑背后的理性逻辑: 来自厦门市城中村的人类学调查和思考
    潘峰
    2007, 27(6):  154-154 . 
    摘要 ( 2470 )   PDF (926KB) ( 4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人类学主位研究为视角,厦门城中村实地调查为基础,对私房建筑(违章建筑)的投资行为进行深入描述和分析,发掘城中村强建、乱建以及建筑物异化、相互模仿等社会现象背后的理性逻辑,从而加深我们对违章建筑形成的理解,反思以往对违章建筑研究的片面性。

    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建构与空间型构
    赵晔琴
    2007, 27(6):  175-175 . 
    摘要 ( 2958 )   PDF (675KB) ( 7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倍受国内外关注。本研究从“社会建构”概念入手,以上海某棚户区中的外来民工为对象,探讨他们进入城市后的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农民工身份被建构和维持的宏观背景;同时,在与本地居民混居的社区中,这种集体身份也通过日常交往和城市居民的话语被建构和符号化,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笔者在文中提出“移民空间”的概念,即随着乡城迁移人员在城市的集聚,“农民工”聚居区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正在慢慢形成,并成为身份认同的一个空间符号。

    社会心理测量中降低主观性偏差的方法探索——一项关于组织认同的测量思路与量表设计及其结果
    王彦斌
    2007, 27(6):  189-189 . 
    摘要 ( 2533 )   PDF (622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组织认同的测量思路,从大的视野看,应该既从组织成员对组织与自己关系的内在体验和感受,也从其对这种关系表现出的外显性行为两个方面实施;从具体操作言,还应寻求组织认同中个体的主我认知与他我认知的统一,把二者的测量得分合二为一后,求对同一个问题的整合结果。测量量表的设计与编制应该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心理倾向测量的同时必须考虑测量内在心理和外显性行为表现两个层次;二是在测量这种主观意向倾向时应注意从主我与他我的两个方面。实际的测量结果有降低测量的主观性偏差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两个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2007年暑期·北京·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课程班”
    2007, 27(6):  205-205 . 
    摘要 ( 20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7年7月23日至8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ies of Collective Action and Social Moveme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共同举办的"2007年暑期北京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课程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的David Snow、Mayer Zald、John McCarthy、赵鼎新和苏阳等五位教授担任主讲教师,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60名正式学员和若干名旁听学员参加了学习。学习内容包括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的历史和方法、西方社会运动管理的历史,以及该领域中资源动员、政治过程、框架建构与国家社会关系等主要理论视角。
      该课程班旨在使学员了解西方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动国内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关于群体性事件及其他集体行为的社会学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举行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方面的课程班。